
1. 神所应许的福音与道成肉身的奥秘
在默想张大卫牧师所讲解的《罗马书》1章2~7节时,我们首先能深入探究保罗所传讲的福音究竟是什么,以及这福音为何在我们当中成为“应许的成就”。张大卫牧师通过这段经文强调,福音绝非出于人的理论或思想,也不是某个个别人的私论,而是完全起源于上帝的应许。正如经文所言:“这福音是神从前借着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参《罗马书》1章2节),其中蕴含着上帝很久以前就在人类历史中规划并预备要宣告这福音的奇妙旨意。
我们要记住,福音并不是“凭空从天而降”的陌生教训,而是在整个旧约时代就一直被预言的、关于“基督”这位的具体应许。此时,保罗所言的福音核心,正总结为“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来到人间”的宣告。保罗在《罗马书》1章3节见证说:“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身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宣告耶稣基督真的以与我们相同的人性降临于世。圣经的所有预言都指向这个事实:上帝借着先知和预言者,在历史的每个时刻显明祂的计划,而这一切最终在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Incarnation)”中得到完全成就。
张大卫牧师在这里再次突出“基督教是罪人的宗教”这一事实。正如福音书所宣告的,耶稣并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寻找罪人,而这宣告就浓缩在道成肉身的事件中:耶稣实实在在住在罪人的生活之中。“按肉身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这一句,并非仅仅在历史和家谱层面上说明耶稣是大卫王朝的后裔,而是在象征性地告诉我们,那位全能的上帝确实以真正的人的身份进入了这个世界。
道成肉身的事件是基督信仰中最伟大的特质与悖论。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6~8节称其为“虚己(Kenosis)”,并且强力宣告主耶稣基督本有与神同等的地位,却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那位真神同时成为真人(“完全的神与完全的人”,Vere Deus & Vere Homo)的奇妙真理,正是基督徒所信“福音”的决定性根基。
保罗在《罗马书》1章3~4节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这种“虚己与道成肉身”,以及由此带来的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耶稣作为人来到世上,并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却又借着圣洁的灵从死人中复活。这就是保罗所说“按着圣善的灵,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为神的儿子”的耶稣基督(参《罗马书》1章4节,韩文旧译本把“显明”为“认定”)。在人看来,祂似乎以罪犯的身份死去;但在神看来,祂却是“胜过死亡者”,因此得以“被认定”为神的儿子。
福音正是指向这历史性的、切身相关的事件。基督徒所传扬的信息是“耶稣基督拯救罪人”的故事,而非人类的道德教训或抽象哲学。当时希腊世界的哲学家们也毕生追寻“真理(逻各斯)”,却始终无法仅凭“人的力量”抵达那个真理。然而《约翰福音》1章却宣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参《约翰福音》1章14节)。也就是说,所有哲人和智者如此渴慕的真理,竟然真的成为了人,降临这地。保罗在《罗马书》1章中称之为“从大卫后裔而来”的神的儿子,同时说祂“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为神的儿子”,清晰见证耶稣在历史中成为真正的人,也同时是神的儿子。
张大卫牧师教导说,当我们站立在这福音面前时,有一种超越理性与智识的“恩典”临到。这就是上帝那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与完全的礼物(Surprising Gift)。一个在罪中挣扎的人,当他听到这信息,体会到基督为我降卑的爱而流泪时,这便是真正的“恩典”在作工。保罗的经历也正是如此。他曾是“逼迫教会、残忍迫害基督徒的罪人”,但在主耶稣基督的爱亲自找上他时,保罗完全被这爱击倒。他立刻成为福音的使徒,最热切地传扬福音,建立教会,并且将一生都倾注在传扬这“应许的福音”之上。
最终,福音既是“救赎的信息”,也是“历史的完成”。上帝差来的应许之子——耶稣,成为人降临世间,并且借着十字架与复活粉碎了罪与死的权势。这事实早在先知们的预言中得以应许,如今更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福音,也正因如此,福音翻转我们的生命。而凡是“心里尊基督为主”(参《彼得前书》3章15节)而活的人,也一定要预备好向这世界回答有关福音的问题。那回答即是“见证”,是“我所听见的福音,我所遇见的基督”的分享。
保罗说:“除了十字架与复活,我别无可夸”。这与上文的脉络一致。我们的宣教与传道,并非为了夸耀自己的想法或知识,而是见证“那十字架的爱拯救了像我这样罪人”和“那复活的大能将我唤醒到新生命中”。若有人问我们关于福音的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见证基督如何进入我的生命,如何改变我,又如何赐给我永恒的盼望。同理,保罗在书信开头表示:“我就是为这福音被召的人”,并随即陈明这福音的实质、并且在这福音之中自己所领受的身份。
因此,“福音”并非与世界对立的神秘理论或寓言,而是神借着先知们早已预言,并在耶稣基督里实现的真实事件。同时,福音也是那位至圣的上帝亲自寻找我们这些罪人并拯救我们而成就的“爱的故事”。张大卫牧师藉由这道成肉身的爱之叙事,强调“神的儿子亲身进入我们之中”才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正因为祂进入了我们中间,我们才能从罪的锁链中得释放,得着新的盼望与生命。
当这福音临到我们时,我们的回应就应当自然而然地转向“信而顺服”。这也正是保罗在《罗马书》1章5节所说的“叫万国之人因他的名信服真道”(或“使外邦人中也顺服相信”)的意义。也就是说,那些原本不在救恩之约范围内的人,如今因着神的恩典听见福音,并亲身经历福音的大能。于是他们“因信而顺服”,开始了一条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过去习惯于罪中生活,如今却因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得赦罪之恩,并借着复活所赐的生命大能而开始新的人生,以荣耀神。
保罗能称呼罗马教会的信徒为“被召为圣徒的众人”(参《罗马书》1章7节),也正是因这福音的大能。在那庞大的罗马帝国里,基督徒与世俗的主流意识、多神崇拜的风潮相互冲撞,但他们紧紧抓住福音的价值,并放胆宣扬福音。也因此,纵然从人的角度看,他们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少数群体,却在历史的洪流中产生深远影响。保罗在整卷《罗马书》反复宣讲福音的大能与意义,以及福音为我们带来的生命转变,正是基于此原因。
道成肉身是“道本为神”却成为人的宏大奥秘,也是“穿透绝望而带来光明”的宣告。那完满的真理与永远的光——神,竟然亲身进入被罪和黑暗捆绑的人类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来盼望的宣示。借此,人类那些可能只停留在头脑里的“思想与哲学”超越为真实可被我相遇、可被我体验的“位格真理”。这就是道成肉身的伟大之处。由此,福音不再只是耳中听到的风声,而是深入人心的“充满生命力的信息”。
另一方面,道成肉身事件也向我们传达了“被呼召过圣洁生活”的邀约。耶稣取了与我们相同的身体,绝不是仅为拯救我们而暂时“穿上人类的外衣”,更是为我们敞开了活出基督样式的圣洁品格与生活之路。保罗称呼“被召为圣徒的众人”(《罗马书》1章7节),就是指“那些跟随耶稣基督所走道路的人”。圣经中的人物并非本身就没有罪,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然而,他们在神的救赎历史中蒙受基督的恩典,效法耶稣所示范的谦卑和牺牲,并且经历了复活大能所赐下的新生命之路。这才是“圣徒”的本质。
因此,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道成肉身与十字架,以及复活的真意义”的理智层面理解,而要将这“基督的降卑与牺牲”真正活现出来。张大卫牧师在其宣讲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即便身处教会,若只把耶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与复活的意义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不在生命中实践,那就依然是“头脑里的宗教行为”罢了。真正的基督见证并非一堆理论,而是:“我这样遇见了耶稣,我的罪与死亡如何在祂的十字架与复活之中得蒙拯救,这是我切实经历过的。”这样的见证才是我们当传扬的福音。
当我们生活在世上,有时会陷入疲惫与绝望。无论哪个时代,都存在人类社会的不义、苦难、疾病与死亡。然而,只要仰望“从大卫后裔而来的耶稣基督”,便能在祂的道成肉身中看到“上帝的确没有撇弃我们”的爱之确据。并且,在祂的十字架受难与复活事件中,我们可确认“上帝以何等的圣洁热情来坚持拯救我们到底”。保罗在向罗马信徒问安时(《罗马书》1章7节)提到“恩惠与平安”并说这恩典正是源于此爱;这意味着:“尽管我们多么软弱、多么有罪,上帝都绝不放弃我们”,而这种决心已在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与复活中昭然若揭。
对道成肉身的正确理解,自然会引导我们对“完整福音”的领会。若只把耶稣当作“纯粹的神”,就会忽略祂曾经历过人类的痛苦和诱惑;若只把祂当作“纯粹的人”,我们又会失去祂为何配受我们敬拜、为何祂是永生之主宰的理由。保罗在《罗马书》1章3~4节同时展现耶稣既是“真正的人”,又是“真正的神”,从而奠定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基督论的正确架构。耶稣从大卫后裔而来,是完全的人;但祂又从死里复活,表明祂是神的儿子,也是真正的神。唯有同时兼顾这两条真理,才能正确理解并传扬福音。
因此,我们在《罗马书》1章2~7节中看到的核心信息有二:第一,“基督是按应许而来”,第二,“基督取了与我们相同的肉身,从而为我们这些罪人开了生命之门”。而在这应许得以实现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旧约的预言与先知们的警示与盼望、以及贯穿以色列历史的神之旨意都在为“基督的道成肉身”作预备。甚至连罗马帝国的交通建设,也可说在为福音传播作预备,可见上帝的计划何等广泛而精妙。所有这些最终的结论就是:在历史中,“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确实来了;相信并跟随祂的人,现今就得享恩典与平安。
2. 借着十字架与复活完成之福音的大能
保罗在《罗马书》1章4节宣告说:“按着圣洁的灵,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为神的儿子”,这里也鲜明地展现了福音的第二个重要支柱:即“十字架与复活”。正如张大卫牧师在讲道中常常强调的,福音绝不只停留在“耶稣来了”这一事实上。若没有耶稣的一生,尤其是祂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和复活,福音就不完整。
道成肉身宣告“神与我们同在”;十字架宣告“这位神为我们而死”;复活则宣告“为我们而死的这位神已经重新活了”。保罗说,正因着复活的事实,耶稣才被“公然(以大能)证实”为神的儿子。因为人类最大的难题,罪与死亡的权势,已在耶稣的复活中被彻底粉碎,因此凡信耶稣基督的人,就在祂里面得着“新生命”。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中清楚表明:“若没有复活,我们所信的便是枉然,我们所传的道也是枉然”(参《哥林多前书》15章14节以下)。也就是说,单靠十字架上的大爱尚不足以称之为已完成的福音,还必须要有复活来完全克服“罪的工价乃是死”(参《罗马书》6章23节)的现实。耶稣真的在历史中死了,祂的身体也被放进坟墓,但那坟墓却不能永远拘禁祂,“因死亡不能拘禁祂”(参《使徒行传》2章24节)。因此,主耶稣基督的复活最终“确立”了祂乃是“神的儿子”的身份。
相信福音,便是接受那十字架与复活“是为我而成就”的事实。只有当我个人领受了“这大爱拯救了我,复活赐给了我永远的盼望”,福音才真正在我生命中活起来。张大卫牧师把这称为“自我告白”,他常说:“宣教就是自我辩证、自我见证、自我告白”。换言之,我认知到自己是罪人,也相信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赦免了我的罪,主耶稣的复活带我进入新生命,这种具体且真实的信仰告白才是宣教的开端。
保罗自己深切地经历了这真理。他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了耶稣之后,便将终生奉献于传扬福音。他所遇见的“主”,并非高居于天、与人疏离的神灵,而正是那位在十字架上受死的基督。然而,保罗见证的“主”也并不是仍留在坟墓里的尸体,而是打破死亡重新活着的那一位。正因如此,保罗在《罗马书》1章4节称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为神的儿子”,又加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一最完整的名称:耶稣是我们的主、我们生命的主人,同时也是在旧约预言中所应许的弥赛亚(基督)。
在这里,张大卫牧师也大力强调“因自我卑微而被高举的耶稣”对教会及信徒所传递的信息。世人把追求崇高地位或权力看作成功的象征,但耶稣却完全相反地把自己降到最低(虚己),并且经历了十字架上最悲惨的刑罚。可是通过复活,以及父神对祂的高举(参《腓立比书》2章9节以后),我们看见耶稣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并且这种胜利是“爱的胜利”、“牺牲的胜利”。所以基督徒的生命,也当以跟随耶稣所走的这条道路为目标。
保罗说:“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参《罗马书》1章5节),也是同样的道理。因着主耶稣的十字架与复活,保罗得以彻底更新,并被差派为福音的使徒。为此,他甘愿坐牢、被鞭打、甚至舍命,都在所不惜,因为他已经深刻体验到福音的大能,并把一切都交托给这福音。
福音具有“胜过死亡”的能力,这是世上一切权势都无法赐予的释放。人面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无能为力,但由于主耶稣基督已成为“初熟的果子”(参《哥林多前书》15章20节以后),冲破了死亡的桎梏,我们这些在祂里边的人,就再不需要惧怕死亡。保罗宣告“不以福音为耻”(参《罗马书》1章16节),正是因为这福音乃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张大卫牧师在此指出,若有信徒不敢坦然传福音,往往是因为对“十字架与复活之大能”的经历并不清晰;因此,我们当每日回到福音的核心——十字架与复活之前,反复默想与经历。
同时,正如“叫万国因他的名信服真道”(参《罗马书》1章5节)所示,相信福音最终要结出“顺服”的果子。若我们确实相信耶稣的十字架与复活,那么我们便无法再继续只为自己而活,因为正是主耶稣拯救了我,又赐我新生。所以我们的思考、言语及行为都要接受祂的掌管,这才是福音中“顺服”的根本。对世人而言,要舍弃自己的私欲,顺从神的旨意,确实是艰难的决定。然而,若真正相信十字架与复活之实,我们就会把自己的人生交付在耶稣手中,而这信心自然会化作“顺服”。
保罗在祝福罗马教会信徒时,说:“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于你们”(参《罗马书》1章7节),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父神”这一称谓。在过去,被视为至圣的神被人称为“阿爸父”,几乎是亵渎的事情。然而,因着十字架与复活,正如耶稣教导门徒祷告:“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参《马太福音》6章9节),我们现今也得以称祂为父。因着耶稣基督的义与圣洁临到我们(即“被召为圣徒”),神成为我们的父,而我们成为祂的儿女。
此时“恩惠与平安”成了神儿女所领受的属灵恩典。平安(Shalom)在旧约时代便是神子民最切望的宝贵福分。但保罗清楚说明,只有借着“耶稣基督所赐的恩典”,这真平安才得以实现。罪人无法自创真平安;世上金钱与权势带来的安全感,也无法持久。唯有进入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之恩,罪疚与对死亡的恐惧才得以驱散,真平安才会临到心中。这就是保罗将“恩惠与平安”联结在一起宣告的原因。
张大卫牧师在讲道中时常提醒:教会不应只是“我们自己的宗教嗜好或团契”,而当成为“十字架与复活的群体”。唯有当教会成员真正相信并顺服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这群体中才会充满真实的恩典与真平安。若我们相信“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并且也因复活而活在新生命里,那么我们之间自会生出饶恕与爱、奉献与服侍。然而,没有这信仰根基的教会,仅仅冠上教会之名,当内部产生冲突或矛盾时,就很容易落入与世俗别无二致的境况。
因此,“福音的完成”就在于借着十字架与复活所成就的胜利,并且当这胜利在我们个人和教会中显现时,我们才真正成为教会。正如保罗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并将全部身份交托给这名号下,对基督徒而言,“我人生的中心就是耶稣”是最根本的告白。既然祂因极度的谦卑和牺牲赐给我们生命,我们也当为服事邻舍、医治世界而甘愿走“牺牲与谦卑”的道路。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也是“复活生命所带领的道路”。
作为耶稣门徒而活,就是在十字架与复活的延续线上“舍己背十字架跟从主”(参《马太福音》16章24节)。这意味着舍去自我中心和骄傲,顺服主旨。表面看来,这似乎是条狭窄、艰辛的路,但真正的自由与喜乐却在顺服福音时才会降临。也正因此,主耶稣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参《马太福音》11章30节),我们只有当自己经历过,才真正知道这是何等真实。
保罗在书信开头要传达给罗马教会信徒的信息非常清晰:“神在漫长的旧约历史里早已应许这福音,并在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与复活中完全实现。因着这福音我成为使徒,你们也听到这福音,如今让我们一同享受神的恩惠与平安,并以相称的信心与顺服来回应吧。”——这就是《罗马书》1章2~7节里保罗热切的问安,也同时是教会的使命所在。
张大卫牧师所强调的,也正是同样的信息:我们务必传扬完整的福音,即“祂的降临(道成肉身)”、“祂的受死(十字架)”以及“祂的复活”三者紧密相连。不能只宣扬或只相信其中某一方面,更不能只突出其一,忽略其他。我们要清楚见证耶稣是真实地来到世上,并被钉十字架,为我们死,又因复活而彰显神儿子的身份。这才是完全的福音,是真正能拯救我们的喜讯。
当今世界依然充斥各样声音:有人说人类的理性和知识足以支撑一切,也有人视享乐与物质富足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无论怎样,我们最终都要直面“罪”与“死亡”这人类最根本、也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只有在十字架与复活里才有答案。也曾有人嘲笑基督教是“为罪人预备的宗教”,其实这恰恰点明了福音的真髓。正如耶稣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参《马太福音》9章13节),基督教就是为罪人而设。而当我们领悟“那罪人正是我们自己”时,福音才成为世上最美好的盼望之声。
《罗马书》因为系统阐述了这一盼望的信息,而被称作“福音的大宪章”。在开篇处,保罗已经强力宣告:“这福音改变了我,如今你们也因这福音被呼召。”曾经逼迫教会的保罗,现如今却成为建立教会的使徒,正展示出“上帝的爱能改变任何罪人”的大能。而这爱的能力正源自十字架与复活。
总的来说,《罗马书》1章2~7节以简洁却有力的方式凸显了福音的本质。福音不是什么人类的哲学,而是上帝的应许;这应许因耶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和复活得以完全实现。耶稣既是真正的人(取了大卫的血统)也是真正的神(从死里复活、表明为神的儿子),相信并顺服祂的人便能享有“恩惠与平安”,也获得新的身份(圣徒)和使命。正如保罗自称为“为福音被召的仆人”,我们也一样在听到福音后得以更新,并成为向这世代传扬福音的器皿。
张大卫牧师在这些教导上又补充:“福音就是爱”。若没有对罪人的深爱,就无法解释为何耶稣要降卑、受死、又复活。福音的核心便是“神爱世人,甚至把独生子赐给他们”的最确凿见证,这独生子的十字架与复活把救恩的喜乐赐给我们。领受了这福音的人,必因满溢的感恩而结出“顺服”的果子,而那样的生活就是“活出福音”。
所以我们需要谨记的要点:**第一,福音是按着早已应许的预言成就,并在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之中实现的;第二,福音借着十字架和复活得到完成,这大能使我们从罪与死亡中被释放,进入真平安。**保罗从始至终所极力宣扬的福音,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为我们预备的永恒救赎计划,而这福音确实具备翻转我们生命和整个世界的能力。
《罗马书》开篇里保罗的问安,并不是普通的信函礼节而已;那同时是给所有信徒的祝福和呼召:“因信福音而享受恩惠与平安,并且要活得与福音所赐的身份相称。”这也是张大卫牧师在讲道中一再强调的要点。我们既已听到福音,也明白其中真理,就不能止步于此;还要让福音在我们心中活跃,使我们常常记念主耶稣的十字架,并在祂复活的生命大能里活出信仰。当这样做时,教会才会真正成为“福音的群体”,而每个基督徒也能活出“被召为圣徒”之名应有的见证。
最后,我们要不断地宣告“耶稣是基督”。这一宣告包含了耶稣的降临(道成肉身)、受死(十字架)与复活(胜过死亡),三者浑然一体。保罗向罗马教会信徒作见证:“你们也在其中,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参《罗马书》1章6节)。教会是“因耶稣基督而被召归属祂的人”所组成的,因此现在我们也要“为祂的名在万国中传扬福音”(参《罗马书》1章5节)。这便是我们“作为圣徒而活”的理由,也是福音带给我们最强烈的使命。
愿我们每一个默想《罗马书》1章2~7节的人,都能更深地体会“耶稣基督竟与我们一样取了肉身”——道成肉身的恩典,以及祂“胜过死亡,借复活被宣示为神儿子”的救赎大能。让我们从罪的轭下得释放,在耶稣基督里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喜乐,并在顺服中蒙受恩惠。而透过这样的福音生活,彼此相爱、彼此服事,在世人面前彰显主的荣光。我们也为此祈祷。
这也是张大卫牧师在他的讲道与事工中始终追求的方向。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将这福音——从道成肉身到十字架、再到复活所涵盖的耶稣基督全部位格与工作——融入自己的生命。当这样行时,我们就真实体验到保罗所宣告“愿恩惠、平安归与你们”的问安。人从“罪人”变为“圣徒”,从“绝望”进入“盼望”的过程,正是福音的精髓所在,也让“基督教是罪人的宗教”这句话,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彰显出其真义。
归根到底,福音之旅就是我们回应神呼召的历程。你如何接受耶稣的十字架与复活?你是否仅仅在头脑层面知道,却从未真正用心领受?保罗及张大卫牧师,乃至无数信仰先辈不断见证着:“福音是实在的。”愿我们亲身经历这实在,并且将这经历向他人作见证,使他们也能因着神成为儿女。这就是教会存在的理由,也是圣徒共同的告白。
让我们持守今天所领受的话语,把那“按应许而来的耶稣的道成肉身”,以及“祂借十字架打破死亡而复活”更深地铭刻心中。正如保罗宣称自己“为福音而被召”,我们同样也是“为福音被召的人”。愿我们在这呼召面前忠心顺服,并充分享受所赐予我们的恩惠与平安,成为把福音传向世界的圣洁器皿。
如此生活的人所聚集之处,才是真教会。教会的标志是十字架,教会的生命是复活,教会的使命便是“传扬福音”。让我们颂赞那位借道成肉身寻找罪人、借十字架拯救罪人、又借复活引领他们进入永生的神,并祈求我们今天也继续活在这福音之中。
同时,盼望我们在继续研读《罗马书》的过程中,能更透彻地明白保罗为何不断宣告“我因这福音被召”,因为这并不只关乎保罗个人——每一个基督徒其实都是“因福音被召”。也正是借着福音,我们从罪人变成义人,从死亡迁到生命里。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时刻保持警醒,使福音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真实的大能。
以上便是根据《罗马书》1章2~7节的默想,综合张大卫牧师多次宣讲所强调的内容,阐释了“神所应许的福音与道成肉身的奥秘”,以及“借着十字架和复活所完成的福音大能”。愿我们牢牢记住:福音是“应许的爱之事件”,也是“赐生命的大能”。愿我们以口舌和整个人生来见证这福音,并且在外邦人当中,甚至身边的近邻当中,也成为“使他们信而顺服”的圣洁器皿。愿父神与主耶稣基督所赐的恩惠与平安,丰丰富富地临到一切紧握此福音的人。阿们。